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社会思潮纷纭交织,尤须增强定力,避免误判。一旦误判,轻则丧失大好时机,重则难免颠覆性错误,断送改革开放的复兴之路。此时,重温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营造国际国内良好环境,才谈得上制度创新。
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年来,我们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历史进步的最大手笔,应该是邓小平驱动的改革开放。在本届论坛“制度创新”的主题下,在 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回顾当年,总结经验,汲取精髓,坚定信念,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必修课。我讲三个基本观点。
一、深刻认识什么是国家利益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之举吸引了举世目光。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双方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情况下,邓小平以国家利益为重,打破“冷战”坚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健康发展,借助美国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回归世界潮流的积极态度。《邓小平年谱》如实记载了他在西方世界表达的清晰理念——他说: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着眼自身长远战略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上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语言平实,体大思精,意义非凡。承认差别,不去计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跨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一小步,也是改变世界格局、推动国际合作、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一大步。
面对美国总统的祝酒,邓小平又说:“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要求我们从国际形势的全局,用长远的战略观点来看待两国关系。”这些高瞻远瞩、胸襟宽广的箴言,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后又出访英国,与175年前带头侵略中国的老牌帝国主义建立了“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西方大国,英国率先抛弃对中国的政治偏见,告别妖魔化中国的阵营,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在全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舆论更称中英关系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是习主席继邓小平访美之后又一个创造历史之举,值得我们认真体味。
从改革开放到建国百年的2049,是七十年时间。有学者借中共十八大分作两段,即“两个三十五年”。前一个三十五年里,小平启动改革的根本理由是:否定“文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今天,习主席在营造国际有利环境的同时,在国内开启改革开放再出发,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作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核心命题。这一点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在事实上,几乎任何关于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的重大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权贵体制的强力抵制。由于政治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滞后,权贵资本主义的发育造就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死守着权贵利益及其意识形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意在阻碍深化改革。因此,我们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要下定决心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突破权贵藩篱,建立更加民主的制度。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二、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当年,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建交,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小平认为,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决策。1985年1月,他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前五十年也不能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
在小平看来,对外开放不仅是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包括学习现代文明成果。近日看到一份联合国的全球国民素质调查报告中,涉及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全民教育、身体素质、凝聚力等118项指标,我国排序靠后,有些指标倒数第二,与经济总量的“世界老二”形成巨大反差。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如今斯文扫地到如此地步,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严峻的现实教育我们,经济指标上去了,不等于社会、文化水平就能自然上去。弄得不好,贫富两极分化的同时,还会出现社会溃败。在高压反腐的过程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人,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寡廉鲜耻,突破道德底线,为攫取财富丧心病狂。今年夏天,天津港大爆炸惨剧的深刻教训,都让我们品尝到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下滑带来的苦果。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的主体”。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警语启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文明的复兴和思想道德的重建。
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明确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所谓“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制度资源,也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所需的思想和制度资源。比如,要落实习总书记“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要求,就可以从国际社会借鉴行之有效的理念和办法。至少从现代民主的摇篮——英国大宪章开始,人类已经探索了八百年。八百年来取得的实际效果,积累的丰富经验,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上每一个追求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民族国家。我们有理由结合国情,借鉴过来,促进自身发展。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因此我们不照搬三权分立模式,而权力制衡的思路和措施,舆论监督的办法(包括适时推出新闻立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民意通畅和有效表达等方面,都是帮助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借鉴。
三、正确判断时代发展主题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们有过误判,曾经认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把本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和工夫用于“深挖洞”的战备上,丧失了“二战”结束后长期和平状态下的发展机遇期。亚洲四小龙则乘势而上,快速崛起,与我们的对外封闭、对内运动形成鲜明对照。
改革开放后,小平提出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全党全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为今天构想和实施更长远的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和综合国力。但是我们要清醒,经济总量虽居第二,但在人均GDP的国际排序中,我们还在七十名之外。按照联合国的新定标准,我国贫困人口还有2亿多。要完成十三五规划的贫困县全部摘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但近来类似“对某国必有一战”,言必喊打的声浪此起彼伏,且很有些市场。尽管强权国家以冷战思维对待正在崛起的中国,我们以强军赢得和平,无可厚非。但是,那些鼓动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思想,那些误判形势罔顾国家利益的激进言论和行为,一旦引起摩擦、冲突,势必中断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在这方面,小平同志也是留下了严肃嘱咐的。他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当作自己的“政治交代”,并在最后一点“交代”中说:“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 他根据一生的丰富经验,警觉到确实存在着“不知不觉地动摇”的可能性。他警告国人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小平同志在其文选三卷的压卷处,在“政治交代”的最后一笔,说出如此力重千钧的话,值得我们借助建国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进行深入反思,也需要借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全部兴衰史上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反思,并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最大利益: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在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的局面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就任之后的首次外出考察,选择了深圳。笔架山上的小平塑像,见证了让中国民众内心踏实的历史瞬间——前后两个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在这里焊接在一起。大音希声,无须多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庄严承诺。由此,我们对小平嘱咐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应有充分信心。
“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是小平的一人嘱咐,也是十几亿中国人的集体意志。我们的始终信守,无疑将带来国际社会的更多信任,将赢得中国在2049之前长足发展的最好国际环境。
我衷心祝福这一局面的形成和绵延。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为张梅颖主席在第二届大梅沙论坛的讲话实录,文字内容为现场速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