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会谈前,普京总统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中俄关系的新定位
“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习近平这样评价和普京的关系。
2019年6月5日至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今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这次访问是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第8次访问俄罗斯。此后的6年来,中俄两国元首已共计进行约30次会晤。
在这趟54小时的访问行程中,习近平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图片展、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登上曾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接受普京母校名誉博士学位等,共出席近20场活动。6月6日,中俄两国元首长谈至深夜12点多。普京说:“俄中关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但我们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要把两国关系发展得更好。”
6月5日,中俄签署了两份联合声明,《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23份经济、投资、工业和教育领域合作文件。
在6月7日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习近平强调:“中国致力于做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做架桥者而不是挖沟者。我们致力于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据俄媒报道,本次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共签署了650份协议,总价值3.1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规模为历届之最。
习近平此访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向随行记者介绍情况时指出,这次访问释放的明确信号是:中俄深化互信协作的共识牢不可破,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信念坚不可摧,任尔乱云飞渡、凭他风吹浪打,千磨万击还坚劲,为大国关系确立稳定性,为全球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国际社会增添正能量。
赋予中俄双边关系
新的定位和内涵
在《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6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七十年来,中俄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树立了睦邻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俄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特殊责任。在此形势下,赋予中俄双边关系新的定位和内涵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普京在扩大范围的俄中会谈上说:“我们广泛讨论了国际议程上的热点话题,确信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关键问题上的立场是很接近的,或者用外交语言来说,是高度契合的。”普京随后补充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小范围会谈还讨论了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中最重要、最艰难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表示两国关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冷战结束后,这已经是中俄第六次调整关系定位。
1992年12月,中俄签订《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中俄宣布结成“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提速发展。2011年,中俄两国一致同意在伙伴关系限定词前加上“全面”二字,以示合作领域多样。201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2019年6月5日,习近平此访抵达莫斯科的当天,中俄两国元首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2014年的“新阶段”定位提升至“新时代”。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永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新的定位首先标志着双方互信水平的提高。无论政治互信、经济互信还是对各自的地方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的信心,一定会为双边务实合作开辟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同时,双方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形势,就是当年主张全球化、引领全球化、为全球化制定规则的这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去参与全球化进程,如何去推动全球化发展,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新的任务,都需要有大国的担当。
多家美国媒体则报道称,习近平此访正赶上美国持续制裁俄罗斯之际,美俄两国关系处于最低点;此外,中美关系因贸易战而处于紧张态势,由此进一步分析认为,中俄旨在向美国展示一个稳固的联盟。
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得起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基础在于两国之间合作的内生动力在不断加强。中俄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但是两国为实现各自发展目标当然会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这也有利于维护地区、国际社会的稳定。
“会谈时,我总感觉时间不够”
6月5日,习近平到访莫斯科首日,克里姆林宫皇家庭院开进了三辆中国品牌的SUV和皮卡。它们是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刚刚下线的汽车,典型的中国品牌+俄罗斯制造,产地位于俄罗斯图拉州乌兹洛瓦亚工业园内,距离莫斯科约200公里。在其中一辆车上,习近平和普京在引擎盖上签上了名字。
5年多前的亚信峰会期间,正是在习近平和普京的共同见证下,长城汽车和俄罗斯图拉州政府签署了《汽车工厂建设项目投资协议》。
6月5日下午,两国元首在会谈中多次谈到经贸合作。习近平表示,要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推进两国战略性大项目和新兴领域合作同步发展。普京也表示,俄方愿向中方提供充足的油气能源,愿增加对华出口大豆等农产品。
习近平此访期间,两国签署了23份合作文件。据商务部介绍,在企业层面,双方签署了核能、天然气化工、汽车制造、高科技园区建设、合资设立电商企业、深化5G领域合作等十余项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其中,俄原子能集团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签署了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建设协议。计划在2021年10月开工建设3号机组,在2022年8月启动4号机组的建设工作。3号、4号机组将分别于2027年和2028年投产。
诺瓦泰克、俄气银行与中石化签署了有关在华成立合资企业的协议,该企业将主营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销售。中国公司投资参与诺瓦泰克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开采出的天然气将供应给中国消费者。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商定将投资10亿美元成立俄中科技创新基金。俄直投基金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表示,双方将各出资5亿美元。该基金旨在支持俄中经济关键领域新技术开发项目。
双方还签署了有关深化大豆领域合作的计划书、鼓励双边贸易发展谅解备忘录等。
习近平说:“我这次来俄罗斯,双方一共签了价值200多亿美元的项目。会谈时,我总感觉时间不够,因为要谈的内容越来越多了,项目也越来越具体了。”
据统计,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70.6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4.5%,创历史新高。中国自2010年起已连续9年保持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俄贸易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5%提高至2018年的15.7%。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俄罗斯政府在2018年9月提出,到2025年,要让中俄双边贸易额再翻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稍早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俄中两国在核电、航空、农业、教育、北极、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在蓬勃发展。同时,中俄正在制定一个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文件,即《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将是一个全面、开放、面向所有经济体开放的新型协议。”他表示,普京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概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连,两者可以就“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以及所有欧亚一体化项目开展合作。
李永全表示,中国工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大,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但是轻工业相对落后,可以说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位于北极圈内的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图/新华
深化能源合作
在两国的经贸关系中,能源合作一直都是亮点。6月7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内举行的第二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上,习近平指出,能源合作是两国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普京介绍,两国正在东西伯利亚的油气田联合开发,“此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与中国公司一起成功实施‘西伯利亚力量’项目,而诺瓦泰克(Novatek)公司吸引了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
俄方数据显示,在最近10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3亿吨石油、5500万吨石油制品、1.5亿吨煤和200亿千瓦/时的电力。截至2018年年底,俄罗斯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其中2018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向东方输送的石油总量接近6000万吨,同比增长24%,而对华石油的出口量占比为84%。俄罗斯石油公司透露,除了原油进出口合作外,俄罗斯还看中了中国的石油钻探和石油服务设备,并已和数家中国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天然气是继石油和煤炭之后世界能源结构中的第三大构成。2018年,得益于实施向清洁能源转变的国家规划,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在全力建设“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通过该管道的天然气将从伊尔库茨克和雅库茨克天然气开采中心运送给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消费者,并向中国出口。该工程被喻为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天然气管道工程,在中国境内的输送里程达3371公里,跨越黑龙江、天津、江苏等中国的9个省区市最终到达上海,预计未来30年中每年向中国输气380亿立方米。2019年年底,“西伯利亚力量”将投入使用,届时,俄罗斯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此外,俄中还在讨论其他可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比如西线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未来中俄还可能讨论兴建的远东天然气管道,中俄之间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会有三条跨境链接的天然气输送枢纽。
普京总统提到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于2018年年底建成投产,位于北极圈内,是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项目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共同合作开发。
尽管目前能源产品在俄出口中占比超过50%,但俄罗斯非能源产品对华出口也在快速增长,2018年出口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亿美元。据俄罗斯出口中心统计,2018年,俄对华出口的非能源原料产品主要是木材、机械设备、粮食、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俄罗斯对华出口比自华进口多了38亿美元,这是自2005年以来俄罗斯对华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
在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决定成立的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上,习近平还就巩固和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企业主体、商业原则,广泛寻找合作良机;第二,挖掘新潜力,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提质升级;第三,促进利益融合,深化上中下游全方位一体化合作;第四,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合作,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事业。
“要携手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全球能源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习近平说。